第261章 “复古流”赵云4k】

话说这次幽、瀛、青三路并进,魏哲心中基本上都做好了各种预案。

唯独赵云这路奇兵,魏哲完全没有一丝把握。

具体能将奇兵发挥到什么程度,这回是真的全靠赵云自己发挥了。

赵云也明白这一点,故此离开易县之后便直奔老家真定而去。

后世说起真定城,免不了就要想起“石家庄”这个名字。

但实际上石家庄直到清朝末年方才诞生,并且一开始只是真定府获鹿县名下的一个小村庄,拢共不过93户人家,578人。

由于种种缘故,石家庄后来居上吞并了真定府,可在此之前两千年……不对,应该是将近三千年的岁月里,真定城其实才是这片土地的中心。

早在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河北之地的姬姓白狄便以真定一带为中心,建立了鲜虞国。

虽然周敬王三十一年公元前489年鲜虞国被晋国所灭,但在战国初期公元前475年鲜虞人又在这一带重新建立了中山国,并且在真定的位置建东垣邑,而这便是真定城的前身。

直到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方改东垣县为真定县,即“真正安定”之意,行政上归属恒山郡。后因避汉文帝刘恒之讳,改恒山郡为常山郡。

期间历经两汉十数朝,还曾以真定四县设真定国。

不过兜兜转转,当思帝刘宏继位时一切便又恢复原状。

至于“真定”为什么会变成“正定”,说来还是满清的锅。由于雍正帝胤禛即位后,严格执行汉人避讳古制,结果流传两千多年的“真定城”就这样改为“正定城”。

但“真定”也好,“正定”也罢,赵云终究是不变的。

石家庄赵子龙终于回到了他阔别多年的故乡。

……

三日后,夜半子时。

真定城外,恒山脚下一处不知名的山洞中。

只见一身粗麻短褐的夏侯兰近前道:“兄长,人都来齐了。”

“好,那便开始吧!”赵云说罢便面色肃然的走了出去。

洞外是一处更加宽广的溶洞,内里等候的人也是衣着各异。

有看似潦倒的术士,也有身形魁梧的壮汉,甚至还有膘肥体壮的健妇。

不过当看见赵云之后,这六人倒是齐刷刷站起来躬身一礼,口中的称呼也是各种各样,有唤“恩公”的,也有叫他“老师”的,甚至有人直接干脆以兄长称之。

啧啧,这就是昔日“真定大侠”的份量。

但是能有这样的影响力也不全是赵云的武力所致,一半是时势使然。

由于真定城北临滹沱河,南靠漳水支流,两河之间地域狭窄,加之恒山余脉的阻隔,形成易守难攻的天然防线,堪称标准的“表带山河”之险,故此历次大乱多为兵家争夺之所在。

秦末之时,汉高祖刘邦就曾两次攻打此地均久攻不下。

本朝黄巾起义后,张角也曾分兵攻略此城,但却屡攻不破。

不过当时真定县令一心只想保城池不失,基本上完全放弃了城外之地,因而在黄巾之乱时真定诸乡基本上都是各自聚众自保。

也正是在那个时候,赵云聚集了一众乡党利用常山之险和黄巾流贼周旋,守卫一乡平安,若非如此其实赵云也想投军谋个出身的。

毕竟冀州之地的士族太多了,普通武夫想要出仕基本上没有可能。

就比如赵云,在黄巾作乱时为保护乡里着实做了不少贡献,高台乡几乎全靠他带着一干乡中青壮才得以平安,可黄巾平定后县中只是随便派个人便要召他当个斗食吏,也没有赏赐什么财货。

倒是县中豪族私下里派人来招揽他,想要纳入麾下,充当家兵护卫。

彼时赵云正是年少气盛之时,自觉被轻视的便愤怒的拒绝了这些招揽。

然而他却不知道,从头到尾他的功绩就没有被报上去。

常山郡府只知道县令守土有功,县中各家亦有辅佐之功,除此之外压根就没有他们这些乡野武夫的名字。

由此可见,大汉之所以会酝酿出黄巾之乱不是没有缘故的。

也幸亏这些人欺上瞒下,赵云一怒之下才会选择当个游侠。

于是凭借过人的武力与黄巾之乱时积攒下的名望,他倒是很快得以成为“真定大侠”,为一县游侠魁首。

有意思的是,这个时候县中反而对他多了一些尊重了。

真定各家豪族多多少少也会卖他个面子,给予一定尊重。

当然,说是尊重,其实就是忌惮。

毕竟常山郡和其他地方不同,此地背靠恒山,不远处更是绵延千里的太行山脉,如此一来山匪盗寇简直不要太多。

再加上燕赵男儿本来就重义起死,一怒之下暴起杀人的简直不要太多。

反正杀完人往太行山一钻就是了,官府得知后十有八九会就此作罢。

在这种粗犷的风气下,赵云这个真定大侠其实比刘备那个涿县大侠还要威风。

刘备还要靠公孙瓒这个涿县令才混得风生水起,可赵云靠自己以及一班兄弟就能成为真定县的地下霸主。

只是赵云终究还是那个赵云。

他并未因此而欺行霸市,聚敛财货,反而干起了官府的事情,竟然整顿起了地方不法之事。

如此一来,不用他仗势欺人、敲诈勒索,便有商贾主动上交保护费了。

实际上,这些商贾并不抵触交钱,主要是担心别人收钱不办事。

遇到赵云这种讲规矩的,他们高兴还来不及。

一来二去,赵云的生活倒是过得颇为滋润,也得以有了财货去做其他事情。

从中平二年到中平六年,赵云整整读了四年书。

先武后文的他没有刘备那样的好运气,只是拜了一个乡中老儒为师。

从《春秋到《尚书《诗经他都有所涉猎,不过主要还是学习兵法。

即便他压根找不到名家批注的版本,甚至典籍也多是残缺,可依旧获益匪浅。

赵云之所以能被后世认为是“仁、信、智、勇、严”五德齐全的完美武将、儒将,原因也就在这里……他本来就是一个读书人。

读书人武力强点怎么了?这叫复古!

不过话又说回来,赵云虽无心当一辈子“真定大侠”,可即便只是顺势而为也依旧造福了不少真定百姓,积累了不少善缘。

比如今晚前来赴会的那个健妇,乃是真定市井有名的屠夫,唤做胡六娘。

别看她现在身的膘肥体壮,但一开始胡六年也是美人一名。

其夫乃是乡中有名的屠夫,为了生计便顺便开设一家酒肆,胡六娘亲自“当垆”,夫妻合力倒是真把酒肆经营起来。

只是没想到他家生意好了却惹得同行不满,便暗地里用手段将其害死。

毕竟同行之间才是赤裸裸的仇恨,甚至更甚于杀父之仇。

胡六娘得知此事后没有声张,只是默默关掉了酒肆,接过了丈夫的屠夫买卖,竟然当起了女屠夫来。

幕后凶手得知后还以为胡六娘不知内里,只是个怯懦妇人便没有在意。

不想胡六娘暗地一直在准备复仇,她一边屠宰牲畜一边苦练武艺。

并且自觉力气不足的她,更是将赚来的财货大半都用在了饮食上,增肥练力。



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