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0章 兵法之妙3.5k】

淳于琼率兵赶到阜城县时,此间已然弥漫着战争气息。

行商坐贾都门路都在匆匆逃离此地,各种车辆不绝如途。

阜城县本地的士族、豪强亦是如惊弓之鸟一般惴惴不安。

见此情形,知晓其中利害的淳于琼也顾不上攻打下曲阳了,第一时间便在县寺设宴款待周边士族、豪强人物,安抚地方人心。

毕竟袁绍与冀州士族共治郡县,若地方人心不稳,那袁军可就成浮萍了。

“诸位大可将心放回肚子里,牧伯定然不会对下曲阳置之不理的。”

当旺,杨氏县寺。

只见淳于琼在酒宴拍着胸脯保证道:“有我在,杨氏县万无一失!”

话音未落,一同前来的文丑亦是信誓旦旦的豪迈道:

“中山魏贼不过趁人之危才窃取下曲阳,此行某定斩让他来得去不得。”

见两人这么一说,堂中士族甭管信不信也只能暂时按捺心中担忧了。

不过淳于琼倒也不算是夸海口,至少他是真的这么认为的。

扬氏县这支袁军只是偏军而已,主要是为了封堵中山一线的魏军南下。

这次袁绍是真的准备死战一场,为此甚至几乎倾巢而出。

与此同时,高阳郡易县。

魏军大营之中,魏哲也在与幕府众臣分析着袁绍的安排。

……

“据斥候探知,袁绍此次大发诸郡,聚兵十万,号称二十万大军。”

“如今已然兵分三路,声势浩大的自北而来,袁本初亦在军中。”

舆图之前,只见戏志才在以手指画示意道:

“其中左军以淳于琼为都督,文丑为将,率兵员两万余入驻阜城。”

“淳于琼此人颇有手段,据说已然安抚住了地方人心,笼络士族豪强的私兵助阵,战力不可小视。”

“冀州与幽州不同,此地的士族豪强私兵众多,装备精良,有些豪强私兵的战力甚至不输于州兵,这点必须注意。”

田丰闻言当即皱眉道:

“冀州左路军恐怕只是为了封堵中山国的南下路线,其人当以防守为主。”

戏志才闻言没有说什么,只是接着指向阜城不远处的安平国信都县道:

“中军都督乃是审配,颜良为辅,共领军两万驻守此处。”

“右军都督为郭图,张郃为辅,亦领两万兵马驻扎修县。”

“至于袁绍本人则率后军四万,扼守广宗,以为后军大营。”

听到这里,魏哲忍不住诧异道:

“袁本初这还真是准备决战了?”

“应该是这样!”戏志才亦是颔首道:“十万大军确实称得上倾巢而出了。”

魏哲闻言豪气顿生,当即按剑大笑道:

“既如此,那就一战而定河北!”

此言一出,大帐之中顿时响起一阵豪迈的笑声。

正如魏哲所言,魏军众将没有一个畏惧,反而摩拳擦掌一脸期待。

说实在的,魏哲不怕袁绍决战,就怕袁绍当缩头乌龟和他死耗。

若是这样那么冀州之地没有五年时间根本平定不下来。

而且一城一城的打过去,对于魏军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损耗。

魏哲可不想将麾下儿郎消耗在这种没有意识的攻城战之上。

念及此处,魏哲忍不住暗自感慨,幸好冀州牧是袁绍不是曹操。

否则以魏哲对曹孟德的了解,那厮绝对能干出龟缩不出,消磨待变的事情。

毕竟面子什么的对曹孟德来说压根不算什么。

只要还有一丝守住冀州的可能,曹操估计都不会放弃冀州牧这个身份。

当然,战略上可以蔑视敌人,战术上还是要重视敌人的。

故此在调侃了两句之后,众人还是分析起袁军的布置来。

……

话说去年的那场袁魏大战,袁绍也并非没有一点收获。

比如渤海郡最南端的修县便遭袁军攻破,落入冀州之手。

而这次从袁绍的布置就可以看出,他对修县绝对是早有图谋。

说不得上次重兵攻打修县,便是袁绍为今日而准备的。

毕竟清河和绛水在修县百里外汇成一股后方才自修县城下流过。

无论是从邺城出发,还是自魏县出发,粮船顺流而下一日便可至修县。

甚至广宗也在清河西岸,乃是这条水路的必经之路。

这也是袁绍选择广宗作为后军大营的原因之一。

可以说凭借水运之便利,修县完全不用担心后勤补给的问题。

上次若不魏哲趁着袁绍忙着应付公孙瓒,想要拿下修县绝没那么容易。

并且这还只是修县一部分优势。

帅帐之中,只见戏志才眉头微皱道:

“袁本初以郭图、张郃驻扎此处,显然是要和平原周昂联为一体。”

“看来修县便是袁本初构建的东边藩篱,以此阻挡渤海与青州的攻势。”

见他这么一说,田丰也忍不住点了点头。

不得不承认,冀州平原虽然一马平川,无险可守,但同样也有着自己的优势。

那就是冀州平原上的水路太成熟了,水系纵横,转输十分高效。

比如这次袁绍选择的三路大军驻地,基本上都可以通过水运补给后勤。

其中阜城就在漳河东岸,信都则在绛水北岸。

而在攻城战中,若是守城一方后勤补给畅通那么攻城的难度必然倍增。

攻城本就不易,有了这个加成简直等于凭空多了一个胜利光环。



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